肿瘤治疗为什么离不开基因检测之靶向药物-凯发一触即发

专家入口 | 大众入口
肿瘤治疗为什么离不开基因检测之靶向药物
时间:2016年04月15日 来源:优迅医学 作者:小苹果
15 2016-04
7862


在上期我们着重谈了化疗,开篇就给化疗扣了一个帽子,说它一杀杀一片,虽然能杀死肿瘤细胞,但是正常分裂的普通细胞也往往躺枪一片,带来让人闻之色变的严重副作用,基因检测提供的信息,可以辅助制定副作用小、疗效好的化疗方案。

本期我们接着说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典型代表——靶向治疗,看看它为什么也离不开基因检测。

化药vs靶药.png

靶向治疗药物,是目前癌症新药的爆发点之一,不光有新药纷纷上市,已批准药物的适应症扩展也时常见诸纸端。靶向药物凭借其更强的肿瘤细胞针对性、低毒性、低副作用,使得癌症的治疗开始向慢性病靠拢,更加强调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着力精准,可实则源于我们肿瘤认识观念的开放:癌细胞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迷失了的孩子,他不听话——不理会调控细胞正常分裂,他逃避——免疫细胞的围追堵截,他自私——建立专属的血管供给,他狂妄而自大——妄图占据身体所有角落却最终随着自己的肆意攫取而玉石俱焚。

坏孩子2.jpeg

对于有过错的孩子,我们总不能一棒子打死,对于肿瘤细胞,我们一样可以通过对各种出错环节,设计方案纠正,让误入歧途的孩子回到正轨。正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观点,我们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逐步发展的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而这样的思路,让我们更多的去关注肿瘤细胞这些异常行为背后,从基因到表达、从信号通路到调控网络中的异常之处。

靶向治疗正是瞄准了肿瘤细胞失控的原因,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多肽等物质特异性的对肿瘤细胞的生物行为进行干预,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

在90-95%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存在染色体易位的情况(费城染色体,ph),这一易位会产生bcr-abl融合基因。

cml-diagnosismanagement-and-recent-advances-5-638.jpg

它的表达产物具有强烈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而酪氨酸激酶参与调控细胞生长,细胞持续增殖或抑制凋亡等重要的细胞活动,它的活性升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bcr-abl融合蛋白的产生仿佛打开了一个邪恶的小开关,它产生的激活蛋白独立启动了信号,而不再是突变之前正常信息传递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用伊马替尼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也就是关掉这个小开关,那么细胞就能回归正常。

靶向治疗哪里出问题,哪里进行纠正的思路,让我们能直面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不再恐慌的视其为绝症:手术、放化疗,大刀阔斧,不除之而后快,不得安宁。 

  基因检测,有的放矢


现在肿瘤的靶向治疗有了越来越多的药物可供选择,如同箭在弦上,只待一声令下。然而我们“放矢”需“有的”,就像精确制导的导弹,我们先要锁定目标,基因检测就是锁定目标的利器。基因检测可以发现癌细胞的基因突变,通过对突变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可供精确打击的靶位点。

你能想象部分医生曾说出“吉非替尼靶向药对一些病人(不吸烟女性腺癌)是有显著疗效的”这样的话么,当然那是在基因检测相对普及之前,就算知道药物只对一部分病人有效,在用药前也无从分辨。

易瑞沙-宽.png

显而易见的,有针对性的实施靶向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化疗,而不具有药物所针对突变的患者,从靶向药物中的获益慎微。且不说靶向药物往往价格昂贵,如果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些患者失去的将是宝贵的治疗时机。

靶点瞄的准是一方面,基因检测还能解决另一个靶向治疗的拦路虎,原发性耐药:

egfr突变型肺癌在考虑进行egfr-tki类药物进行治疗前,应检测bim以判断是否出现原发性耐药。bim是活性最强的促凋亡蛋白之一,通过bim上调引起带有egfr突变的肺癌细胞的凋亡。

egfr-bim.png

( 图片来源:the quest to overcome resistance to egfr-targeted therapies in cancer 

东亚人群中bim基因的2号内含子存在缺失多态性,导致这一缺失表达的是缺乏促凋亡活性的bim,从而引起对egfr-tki的原发耐药或削弱tki的临床疗效。

由于靶向药物针对的是分子水平,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正在试图打破按原发灶规定适应症的局限。癌症晚期患者在具备相关位点突变条件下的超适应症用药,产生良好效果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靶向位点,信号网络中的点


靶向药物虽然毒性低,可以长时间持续的使用,但是它也有局限性,而且这个局限,绝对让人抓头,那就是,肿瘤细胞会产生——抗药性!!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心血管堵塞的患者都可能需要做支架或者搭桥手术,但是某患者在术前评估的过程中发现,其重要血管的堵塞迫使旁路血管逐渐变强,如果代偿性的增粗可以基本满足心脏供血需求,那么患者就可以免于手术治疗。

肿瘤细胞的生物行为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然也是拥有此路不通另寻出处的狡猾,所以靶向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耐药性是十分常见的情况。究其原因有可能是靶位点突变获得抵抗抑制剂的防御功能;可能是信号通路网络中,其他通路中产生的新突变弥补了靶向药物的抑制作用;亦或是上游信号被中断,下游基因在生存压力下,升级换代成为自给自足型,无需上游激活即可开启下游通路。


53岁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常规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伴有肝转移,骨转移。病人通过曲妥珠单抗(抗
her2的单克隆抗体,商品名: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治疗,之后选择卡培他滨和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治疗,病情出现进展及转移。

为了寻找可能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了ngs检测,检测除了证实肿瘤中存在导致her2异常的突变外,还发现了egfr l858r,pik3ca h1047r等位点的突变。接受厄洛替尼(针对egfr突变)、赫赛汀、结合化疗药物甲氨蝶呤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fonc-04-00360-g003.jpg

· egfr是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的受体,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之一,是与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相关的受体,突变或过表达一般会引发肿瘤,是在her2收到抑制时产生的旁通路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

· pik3ca基因在egfr、her2信号通路中担任细胞内部的一个信号传递者。如果pik3ca基因发生突变,这条信号通路就会进入自我持续活化状态,造成细胞持续生长和增殖,是在her2受到抑制时通路下游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


药物靶点的存在不是孤立的,细胞信号通路的复杂性随着我们的研究,也只是慢慢揭开了其面纱的一角。正如靶向药物的治疗理念天生就带有一种系统生物学的视角,用好靶向药物,必须不局限于靶点本身的突变情况,全面获得靶点相关信号通路的情况,才能综合决策,最大程度发挥靶向治疗的作用。


优迅医学推出的优替®肿瘤个性化治疗基因检测已经升级啦~

新升级的套餐增加了化疗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估,以及更加全面包含肿瘤常见的化药和靶药及其通基因的升级版大套餐。

更全面的检测,打开癌症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的新思路~


然而肿瘤细胞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异质性,即同一患者不同时间、肿瘤基因组的存在差异,不同患者同一肿瘤或同一患者不同部位肿瘤的基因组也存在差异,且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具有不稳定性,这无时无刻不考验着治疗方案。因此要求进行用药检测时尽量提供近期的肿瘤样本。然而如何能够简单取样、无创采集、快速应对肿瘤的变化,正是目前肿瘤基因检测的又一热点——液态活检liquid biospy试图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分子靶向治疗:肿瘤治疗的里程碑

[2]  egfr-tki 耐药处理共识

[3]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o guide cancer therapy

[4] oncogenic pathway signatures in human cancers as a guide to targeted therapies

[5] antitumor response of an erbb2 amplified inflammatory breast carcinoma with egfr mutation to the egfr-tki erlotinib

[6] the quest to overcome resistance to egfr-targeted therapies in cancer


网站地图